- 实务技能案例检索的认知偏差,你踩坑了吗?
我们在案例检索时,可能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产生一些思维错误,导致我们在案例检索或者在法律研究时形成某种偏见,影响我们制定合理的检索方案,造成检索效率低下、检索目的无法达成等后果。本文将从认知偏差在案例检索活动中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预检索、试探检索以及利用检索平台的一些搜索功能来克服认知偏差。 一、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 案例检索中的认知偏差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缺乏生活经验、缺乏行业经验、缺乏法律经验。 第一,缺乏生活经验。在研究租赁合同审查或起草要点时,如果没有经历过房屋承租或出租,我们容易忽视退租或者解除租赁关系时可能发生的很多争议。 比如,承租方滞留物的处置问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争议焦点,如果原条款中没有涉及滞留物如何处置以及应对,那么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约定而产生争议。滞留物处置不当又会引发物权纠纷,以及“滞留期间的房屋占用损失如何解决”等也会是衍生出来的争议问题。 当我们缺乏生活经验时,审核、修改合同就不会主动注意和发现这些问题,使得滞留物问题的解决约定不明确,未来发生纠纷时,会有较大争议。 第二,缺乏行业经验。在商铺出租活动中,如果我们缺乏商业地产相关知识和经验,当租赁协议中出现“不得再招与‘ XXX ’同一类型同一档次的自助中式快餐”、“本项目将不会出租给其他物业予‘ A 品牌’‘ B 品牌’等连锁咖啡品牌”等条款时,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反应到这是商铺租赁合同中常见的排他条款。如果我们没有从排他条款这一商业地产特定条款去做法律检索或者法律研究,在研究其有效性等方面就会走弯路。 第三,缺乏法律经验(包括知识经验与实务经验)。在租赁合同中,或许我们留意到了应该增加关于滞留物处理的相关条款:约定在达到某个条件后,承租方滞留在房屋中的物品视为遗弃物,出租方可以随意处理,同时约定了出租方可以向承租方主张房屋占用损失等。 即使约定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但是是否能被法院全部支持,还在于如何履行以及“度”的把握。因为缺乏法律实务经验,我们会缺乏对该条款效果的预判。 二、认知偏差在案例检索中的表现 (一)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指“不了解确切含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在检索时,如果对不熟悉的领域或专业术语缺乏理解,拿着检索任务想当然地拆解关键词,就可能导致检索方向错误或者漏检少检,无法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 比如研究换电站建设的合规要求,直接拆解任务线索,能够拆出来的关键词可能仅是:换电站、建设、合规。以这些关键词无论是单独检索还是组合检索去搜索相关的法律法规、案例等,结果可能不太理想。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是:1、换电站的表达有多种;2、缺乏相关知识,也没有去思考换电站的出处和来源。 但是,如果我们在正式检索前挖掘一下任务线索中隐藏的信息,我们会发现:充电设施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及其接入上级电源的相关设施,也即是换电站也属于充电设施的一类。 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研究换电站建设合规时,就要考虑充电设施的建设合规要求,并以此思路进一步展开。 (二)造成缺漏 缺乏体系认识也会产生认知偏差,让我们缺乏对检索结果完整性和相关性的评估。例如我们研究企业用印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如果缺乏体系认识,我们可能不会从用印的主要流程去梳理风险点,造成检索结果的缺漏。 如何体系化认识一个检索问题或者检索任务,有时候就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通过一些专业法律公众号、商业数据库或者搜索引擎去搜索专业文章。 搜索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搜狗搜索、也可以直接在手机微信上进行检索,有一些商业数据库也集成了直接检索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功能。 比如我们阅读《企业印章管理指引》一文后,可以从印章的领取、使用、停用、回收以及销毁等环节对印章管理有一个体系化理解和认识,并对用印管理的实践有一些初步掌握。 文章也会提示我们:在研究用印纠纷时,从印章类别,例如行政公章、印鉴章、部门章、业务章、其他印章等,进行区别研究。当然,从类别上就有五大类,实际使用和案例表述会更具体,例如公章、负责人印鉴章、财务部章、资料专用章、项目部章等,这些关键词都会在我们后续检索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但是如果数量较多,对每一具体印章单独进行检索,必然会大大增加检索的成本、降低检索的效率,检索任务会变得繁琐,如何解决我会在下文讨论。 (三)干扰结果太多 认知偏差还会导致我们在检索方案制定时,有意无意地期望能有更多的检索结果出现,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人的精力、时间都很有限,当结果数量太多时,我们没有办法对结果进行逐一筛选,以选到我们最想要的结果;其次,结果太多,也不代表满足条件的都在结果里面,仍然可能存在有一定的疏漏,但由于筛选成本过高,我们不能及时发现检索方案的缺漏在哪儿。 因此,这里就需要我们善用检索平台的语法或者功能。例如在百度搜索中,使用“ -XX 知道”来排除含有 XX 知道的部分网页,这样在结果内容处排除某些不符合检索预期的网页。 又如,使用检索平台的高级搜索功能,调整关键词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组合关系,也能够得到更精确的检索结果。比如我们在研究房屋租赁活动中的留置问题时,我们并列检索“房屋租赁” + “留置”的时候,会得到很多数量的结果,但是其中有不少结果其实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房屋租赁案件中一些被留置送达的案件,同样会出现在结果当中。当两个关键词相距很远时,关键词之间缺乏关联性,其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的预期可能存在较大偏差。这些结果都是属于干扰项,检索时应当考虑如何排除这些结果,以提高检索效率。 三、应对认知偏差的思维和方法 在前面的部分,我们介绍了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案例检索中的表现,为了避免或减少这些偏差,我们首先要理解我们制定的检索方案,实质是什么。 我认为检索方案实质上是三个元素组合的结果:关键词、关键词的位置以及检索平台,简单地说就是找什么、在哪儿找以及去哪儿找: 关键词(找什么)不仅是关键词的选择,还包括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不同的检索平台,同一个关键词会有不同的检索效果;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检索结果。 例如在百度中搜索“公号侵权”,它会自动匹配与“公号”、“侵权”相近义的词,但是如果在案例库中,因为缺乏近义词匹配的功能,结果就少很多。又如,在案例中同句检索两个词,比简单并列检索两个词,最后的检索结果差距也会很大。 关键词位置(在哪儿找)是指在检索结果的哪个地方去匹配关键词。不同位置匹配关键词带来的检索效率、检索效果会有所不同。 例如预付卡在媒体报道的评价中去找,会更容易找到对于预付卡相关的专家分析与法律评价,如果只是在新闻资讯中找,大概率只能找到简单的事件;又如在裁判文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去找某个内容,会更容易找到对于该内容的审判倾向。 检索平台(去哪儿找)指的是选择什么检索平台进行检索。在不同的检索平台,对关键词的选择以及关键词位置的选择策略都会不同。 关键词、关键词的位置以及检索平台不是独立的三个元素,一个元素的调整都会影响另两个元素的修改:在不同的检索平台,在哪儿找关键词、找什么关键词会有所不同,由此带来的方法、语法、策略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关键词的位置以及检索平台的选择与组合的思维方式,我将其称为检索式思维,在不同的检索阶段,通过调整检索式三元素,及时修正检索方案,有助于发现并克服认识偏差,实现检索目的。 检索过程通常分为预先检索、试探检索与正式检索,为应对认识偏差,我们需要将检索式思维运用到不同阶段的检索过程中。同时,我们需要利用检索平台的搜索功能来修正、调节检索式,以提高检索效率,实现检索目的。 在预先检索中,我们通过检索式思维可以挖掘更多合适的关键词,也可以在该环节中拆解出几个小检索目标和方向;在试探检索中,我们通过预先检索积累的关键词,调整检索式进一步检索,形成较为体系化的认识,确定更合适、贴切的关键词;最后我们根据前述两步取得的知识和关键词,优化检索式中各元素的组合,并利用检索平台的搜索功能,实现检索目的,具体展开如下。 (一)预先检索中,我们可以减少对关键词的要求 在预先检索中,我们一开始只需要拟定一个或几个初步关键词,在谷歌、必应、百度、搜狗等通用型搜索引擎中进行泛搜索,以挖掘更多合适的关键词。 假设我们研究“消费卡无法使用后面临挤兑”。刚刚介绍,检索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围绕三个元素:关键词、关键词位置、检索平台,关键词我们似乎没有其他可选,只有单独或组合使用“消费卡” + “挤兑”,检索平台,我们暂定为百度;关键词位置,我们可以选择标题处,转换成检索式,即为: 关键词:消费卡 挤兑 关键词位置:标题(鉴于检索平台为百度,使用检索语法:intitle :) 检索平台:百度 我们得到一些结果,例如一篇媒体报道,标题为“杭州萧山 XXX 不归路:千万消费卡遭挤兑”,通过阅读报道,我们发现“预付卡”比“消费卡”表述起来更术语、更专业,于是我们又得到一个关键词“预付卡”,并以此做进一步检索。 另一方面,媒体报道经常会采访专业人士对报道的事件发表评价,专业人士会对事件中的一些内容使用专业词汇进行表达。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有专业评价的媒体报道中检索关键词。 回忆一下相关报道的格式,通常在专家评价时,会使用“ XX 接受记者采访表示”、“ XX 称”等。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这个检索式: 关键词:消费卡 挤兑 律师称 律师表示 关键词位置:新闻报道(通过增加关键词来实现:律师称 律师表示) 检索平台:必应 我们得到一些结果,例如“突然关闭?XXX 购物卡受限!官方回应了!”、“ XXX 陷‘清卡挤兑’危机,‘ XXX 之王’为何败走”等,我们不仅得到“预付卡”等更术语化表达,还得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用来做下一步检索的关键词。 (二)试探检索帮助更体系化理解问题 通过预先检索,我们或许能用更专业化的词汇来描述检索问题,也了解了涉及的主要的法律法规,甚至也搜集了相关领域的一些典型案例,这些都是有关问题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些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利用这些知识点,对问题进行更系统化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内涵,以消除偏见和误解。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所需要的关键词主要来源于前面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在同一次检索中,这些关键词不一定同时使用,具体的组合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外,检索平台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先检索中,我们采用的是通用型检索平台,主要是为了获取问题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而在试探检索中,我们更需要一些专业文章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的实践和应用,更全面地分析检索任务的需求和难点。 因此,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检索平台,例如商业数据库或者专业法律公众号。例如我们可以直接在“ iCourt 法秀”公众号中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查询是否存在相关的历史文章,也可以在手机微信搜索栏中进行搜索,通过“排序”、“类型”、“时间”、“范围”等不同选择,实现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搜索。例如“范围”中勾选“已关注的公众号”、“类型”中勾选“文章”等来搜索我们以往关注过的优秀公众号的文章。 商业数据库不仅集成了微信公众号的搜索功能,也收录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不仅可以使用简单关键词匹配检索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法条倒查文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预先检索所挖掘出来的信息和知识点。 (三)利用好数据库的检索功能 通过前面的搜索,我们已经挖掘到了更丰富的关键词,如果一股脑儿将这些关键词全部扔到案例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我们可能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甚至结果可能为 0 。 搜索平台中的高级搜索功能就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组合关键词。使用高级搜索功能,可以方便我们:限定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包括是同句还是同段,甚至间隔多少字;或者限定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并列、任选其一、不包含等。通过这些限定,检索结果可以更加精准又不失全面。 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我们想要检索房屋租赁纠纷中留置物或滞留物纠纷的案例,当我们并列检索“房屋租赁” + “留置”时,会得到大量与检索任务不相关的案例,例如被留置送达的案件。 使用高级搜索的功能,我们在检索范围中选择“法院认为”,再输入“房屋租赁” + “留置”的检索关键词,并选择选择“同段”的关键词关系,这样就可以一方面排除干扰项,一方面更加精准、全面地获得搜索结果,限于篇幅,检索式就不再罗列。 又如在面对印章管理法律风险的检索任务中,如果对每一具体印章单独检索,必然会大大增加检索的成本、降低检索的效率,检索任务会变得烦琐:光是印章名称 + 表见代理 + 假章的组合就可能有十多种组合。 利用高级搜索功能,我们选择“全文”的检索范围,输入“表见代理” + “建设工程”的关键词,再输入“资料专用章 技术专用章 假章”并调整为“包含以下任一关键词”(这里不做扩展)。如此,我们就可以将多种组合的检索方案一次性进行检索。 小橙子一直在 ,赞9 (四)将我们的思考逻辑适应为工具的使用逻辑 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我们的思考逻辑只有转换成机器能够认识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检索平台的作用和价值。 假设我们要通过检索案例来研究商铺租赁中的留置条款,我们的思考逻辑可能是:先搜索全文含有房屋租赁或者租赁的裁判文书,然后在这些裁判文书结果中的“本院认为”部分或者“案件概述”部分中“同段并列”搜索“条约定” + “留置”。 这样的搜索,涉及的就是二次检索。第一次检索:定位在“案件概述”或“法院认为”,同段并列搜索“条约定” + “留置”,此时出现的结果涉及包括租赁外相关的所有内容;在搜索结果的基础上,我们使用“在结果中搜索”,输入框中输入“房屋租赁”,进行二次搜索,这样就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虽然这种思考逻辑与我们日常思维相违背。但是我们需要知道:二次搜索是一个交集的结果,对于机器来说,先后顺序其实并不重要。 再举个例子,专业分包与总承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但是总承包单位一直不向业主方请款,如果想检索专业分包单位跳过总承包单位通过行使代位权起诉业主方要求工程款的案例。 这个问题涉及的是《民法典》第 535 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之规定。 如果我们使用 Alpha 法规库,在法条下方的“法条关联”中,囊括了引用该条文的其他法规与案例。我们通常的思考逻辑是,希望能找到专业分包单位跳过总承包单位通过行使代位权起诉业主方要求工程款的案例。 但是,我们会发现检索中出现大量的实际施工人的案例干扰我们的排查,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法条关联”进入的案例检索页面中通过 “在结果中检索”,进一步实现案例的筛选与穿透。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法条对应的案由来代替法条本身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比通过法条倒查案例会更有效率,这是因为我们用检索平台逻辑让他更懂我们的想法。 四、结语 以上,是我关于案例检索中认识偏差的一些思考。完全做到避免认知偏差,需要一个能体系化思考的“全知全能的人”,但是实际上并不可行。虽然,随着 ChatGPT 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法律检索可能会迎来巨大变化和进步,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偏差也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并不断完善检索的思维和方法,让工具提升我们的思维,而非代替。
2024-02-27案例检索
- 上一页
- 下一页
项目模板
标准化流程文书模板库
领取方式:
法秀公众号后台回复口令“1”
法律检索 · 案件协作 · 律所OA · 项目文书 · 线上课程